
「法官」這個職業,每天的日常是什麼?
在社會上,法官是大家心中「主持公道」的重要角色。每當社會上發生爭議,大家總會期待法官做出公平的判決,但「法官」在處理每一個案件時,所要做的工作並不僅僅只是宣判而已,在宣判之前,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。
而當案件增加的數量,遠遠超過增加的法官人數,無論是職業健康,或是審判品質,都有可能受到影響。雖然我們可能會覺得「司法」距離我們很遙遠,但其實「司法」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從勞動權益到消費糾紛,從財產被騙到名譽受損,往往直接影響我們的權利與生活。認識司法,即是認識我們能夠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。
那麼,法官作為司法的守護者,他們的工作有什麼樣的艱難?常見的刻板印象,會如何影響法官的工作?法官的勞動環境,又有哪些能夠改革的地方?作為一般人,司法環境又跟我們有什麼關係?
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今年成立30週年,司法院於司法博物館舉辦「與法官同行:中華民國法官協會30週年特展」,希望邀請大家一同認識司法。11月9日講座邀請法官現身說法,透過實務分享,走進法官真實日常。
【 講座資訊】
主題|法官不是神:法官的職業壓力跟勞動環境
時間|11/9(日)15:30~16:30
地點|司法博物館奉安所(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07號)
主持|楊素芳老師 / 台南女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(教育部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執秘)
與談|潘韋丞法官 / 雲林地方法院法官
費用|免費入場
